医周医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世界杯综合fb体育征”门诊为球迷操心
栏目:FB体育 发布时间:2023-01-31
 fb体育fb体育fb体育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并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规定》提出,日间医疗是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属于住院服务的组成部分,要避免医疗机构将日间医疗与门诊服务混淆,要注意日间医疗

  fb体育fb体育fb体育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并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规定》提出,日间医疗是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属于住院服务的组成部分,要避免医疗机构将日间医疗与门诊服务混淆,要注意日间医疗质量管理应当与住院服务相衔接。

  《规定》提出,医疗机构对本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应当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的医疗质量管理整体架构,进一步细化和健全日间医疗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本机构日间医疗质量安全。开展日间医疗的二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应当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专门组织,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保、医院感染、病案、信息等相关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临床专业人员组成。

  《规定》完善了日间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从组织与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订了病种遴选制度、科室和医师授权管理制度、患者评估制度、患者随访制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制度、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涵盖了日间医疗患者住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后等各个环节,以及病种等相关要素,为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

  《规定》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日间医疗患者随访管理,根据不同病种特点及诊疗规律,明确随访时间、频次、内容和形式等,安排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随访并准确记录,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出院后连续、安全的延伸性医疗服务;随访记录应当纳入患者病案或单独建册保存;日间手术患者应当在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随访。

  《规定》明确了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日间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日常质量安全情况监测,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调动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

  中药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任何一项在申请药品再注册时仍为“尚不明确”的,不予再注册。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比国家2020年第一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上市中药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需要完善这一部分没有作出变动,说明这件事药企必须做,正式文件可能不久就会发布。

  中药说明书修订已是离弦之箭,早在今年年初,国家药监局发布的1号文件《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就明确了 【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如何修改。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2020年至今已有近60余个中成药/注射液进行了说明书修订。但有专家估计,目前大约90%的中药品种说明书“有缺项”。届时,中药企业很可能呈两极分化之势,一部分扎堆修订说明书,一部分则选择放弃。上述业内人士预测,在修改中药说明书的背景下,将清理出一大批中药僵尸文号。如果药企是想做说明书修订,早做早安心。修改说明书根据缺项情况,加上审评时间,短则三四个月,长可能要用1年时间。

  日前,中药CRO企业正联合推出“中药说明书修改专项服务”,服务团队在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变更(安全性信息修订)方面工作拥有丰富实战经验,曾为多个中药品种快速、高效完成了中药说明书的修订工作,受到多家药企的一致赞誉。另外,双方还在中药综合性评价、中药基药准入、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中药真实世界研究、同名同方药、处方药转非处方药、申报等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助力中药企业成长。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通知》,新增北京市密云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海南省东方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等4个县(市、区)为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并决定对试验区建设情况开展评价和调整,确保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通知》明确,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开展试验区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建立试验区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将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纳入试验区或候补试验区。根据《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评价内容及要点(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从2023年起每年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对试验区建设情况开展评价分析,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试验区的依据。评价主要围绕加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行,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要求,推动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提供经验和方案,和省、市两级支持指导试验区建设等5个维度对各试验区建设情况开展评价分析和排名。连续两年评价排名后两位的试验区将被调整至候补试验区,候补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的调整为试验区。

  《通知》要求,各试验区要加强对编制、人才、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领导,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在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发展壮大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创新医防协同和医防融合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探新路。

  近日,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张希昀团队与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授Barzel 、意大利复杂系统研究所教授Boccaletti合作,研究提出了随机演化作用下,流行病传播动力学的理论新框架。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张希昀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Barzel医疗资讯、Boccaletti,以及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阮中远、江苏大学教授郑木华和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周杰为论文的合作者。

  流行病爆发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构建完善的流行病传播动力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耦合病原体在患者体外的传播和在患者体内的演化这两个不同时空尺度的动力学过程,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研究通过将体内演化过程简化为病原体在适应性空间中的随机行走,提出了一个流行病传播动力学新模型。通过对模型中两个关键动力学过程的时间尺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适中的变异速率会扩大疾病爆发相的范围,而过慢和过快的变异速率则不利于疾病的传播。通过对有限系统尺度的讨论,该研究还讨论了感染人数对疾病爆发相范围的影响,以及疾病爆发的相变过程如何在连续和非连续相变间转换。

  研究工作将通常被分开考虑的两个动力学过程耦合,同时又将问题简化并可以解析。该理论框架可以被进一步推广,成为讨论更复杂情况下流行病爆发现象的基础。同时,该模型也展示了复杂系统中非平稳动力学的丰富现象,以及系统空间尺度和动力学时间尺度对相变过程的影响。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的资助。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高强度有氧运动增加了内脏器官的葡萄糖消耗,从而减少了肿瘤的能量供应,可将癌症转移的风险降低72%。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这项研究结合了人类监测数据及动物模型实验。对近30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的约20年监测结果表明,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相比,经常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的人出现癌症转移的概率低72%。在动物模型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与不运动的对照小鼠相比,运动小鼠的黑色素瘤向肺、肝脏和淋巴结的扩散明显减少。他们认为,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这种癌转移的抑制与运动诱导的葡萄糖消耗率增加有关。

  联合领衔这项研究的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卡米塔·列维说,肺、肝脏和淋巴结是癌症转移的高发部位。在对这些器官的细胞进行分析时,研究人员发现高强度有氧运动时,细胞内的葡萄糖受体数量会增加,这意味着增加葡萄糖摄入量使这些器官转变成了有效的“能量消耗机器”,这就像是运动过程中肌肉会消耗大量葡萄糖一样。

  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因为当高强度有氧运动时,内脏器官需要和肌肉去“竞争”葡萄糖资源。如果癌症进一步发展,内脏器官对葡萄糖的激烈竞争就会使得能量紧缺,那么对癌症转移至关重要的能量也会减少。因此,当一个人经常高强度有氧运动,其癌症转移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衰发生率高且预后差。记者24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该院心内科于波教授团队在心梗免疫表观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心梗后精准心脏保护策略提供全新思路。

  于波介绍,心肌梗死引发复杂的炎症级联反应,其中单核巨噬细胞中修复信号的及时启动,对于控制心梗后初始炎症损伤和梗死后修复过程至关重要。团队研究成果首次明确心梗后单核细胞修复基因的早期编程模式,以及组蛋白乳酰化修饰调控修复性信号的作用机制,证实基于该免疫表观机制的靶向调控,可改善心梗以及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脏修复及心功能。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张幼怡认为,这一研究揭示了组蛋白乳酰化可以促进单核细胞修复基因的早期远程启动,营造了有利于心梗后修复的免疫稳态环境,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及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及心脏重构,这是对心肌梗死内源保护机制的研究突破。

  据介绍,该研究为改善心梗后心脏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有望助力解决临床心梗后心衰及预后不良的防治难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转化潜力。

  据悉,于波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肌梗死精准诊疗的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该研究是其心梗后免疫损伤机制及靶向干预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日前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专业期刊《循环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刊发。

  何为“世界杯综合征”?其实“世界杯综合征”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心碎综合征”,就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引起了一种全身反应。愤怒等激烈的情绪,会调动身体的对抗或防御状态,以提高应变能力。身体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冠脉收缩、心率加快,造成严重的暂时性心肌缺血。反应过激者,心脏还会短暂停跳。心电图(ECG)可能显示出与某些心脏病发作时相似的异常情况,比如ST段抬高。如果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者,这番刺激可能造成永久性悲剧。

  球迷们突发健康状况,除了祸起过山车一般的情绪外,熬夜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经常熬夜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人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如果此时还要喝酒、抽烟和吃宵夜,可能身体立刻亮起红灯。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外,呼吸道疾病、神经和心理疾病也可能找上门来。

  1.了解自己是否具备熬夜资格。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眼睛疾病、肝功能损害等情况的球迷,已经完全失去了熬夜资格,不要用“四年一次”来霍霍自己了,等着看重播。

  2.少摄入薯片、巧克力、饼干等零食,容易造成肠胃负担;凉菜、卤菜等容易藏有致病菌,可能引发胃肠疾病。尽量选择一些健康清淡的消遣食物,比如用坚果、茶fb体育、香蕉等性温水果等,替代烧烤火锅和啤酒。

  3.注意白天休息和适当运动。熬夜看球以后,白天尽量找时间补个觉,保障身体健康运行。不要长时间总是保持一个姿势看球,时间一久可能导致颈椎病、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情况的发生。所以,看球时随时换换姿势也很重要。

  球赛好看,也要兼顾健康!一旦突发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下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

  近日,一项发表在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发现: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风险明显更高,尤其18岁时BMI较高的患者,这一风险更高。

  本项研究共计纳入228,073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38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者前瞻性地评估了早发(40岁之前确诊)/晚发(40~50岁间确诊)2型糖尿病与癌症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8290例2型糖尿病、6520例早发癌症和36907例晚发癌症病例。经过数据分析发现: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发总体癌症(HR 1.47)、糖尿病相关癌症(HR 2.11)和肥胖相关癌症(1.75)风险明显更高。➤其中,对于18岁时BMI≥21kg/m^2的患者来说,上述风险明显更高(总体癌症:HR 1.75;糖尿病相关癌症:HR 2.43;肥胖相关癌症:HR 1.84)。

  研究发现,早发2型糖尿病与早发总体癌症、糖尿病/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18岁BMI较高的患者人群中。同时,本项研究提示早发型2型糖尿病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可能比晚发型2糖尿病更明显。

  近日,南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IF=52)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D与死亡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维生素D缺乏症越严重,死亡风险就越大。

  研究分析了UK Biobank 数据库中307601名参与者,进行了一项非线性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通过参与者机体25-羟基维生素D(25-(OH) D)的测量值和死亡率,评估了低维生素D状态与死亡率的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表示,正常维生素D平均浓度为45.2 nmol/L,低于25 nmol/L为低水平fb体育。在平均14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8700人死亡。

  研究发现,维生素D浓度与全因死亡率呈 L 型相关,随着维生素D浓度的增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直至50nmol/L。在严重缺乏的人群中,效果最为明显。与正常维生素D浓度参与者相比,低水平维生素D浓度(25 nmol/L)的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5%。此外,在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分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研究表示,需要更多研究来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以提高维生素D摄入,并降低与维生素D水平低相关的过早死亡风险。

  综上,研究发现了缺乏维生素D与死亡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健康非常重要,可以降低早逝的风险。

  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简称《青少年蓝皮书》)显示,在未来职业选择上,传统类职业依然为未成年人首选理想职业,且未来职业选“医生”的未成年人比例显著提高。

  《青少年蓝皮书》以监测和研究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和网络空间行为、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互联网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影响等为主要研究目标。该蓝皮书以全国在校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抽样调查覆盖全国十个省市地区,百余所学校,持续进行问卷调查和多种调研,累计学生样本超过9万人。数据显示,传统类职业仍为未成年人首选职业,包括教师(31.0%)、医生(19.8%)和企业家(19.5%)。其中,受新冠疫情影响,“医生”职业在未成年人中选择比例从2020年的13.3%上升至2022年的19.8%,显著提高。此外,互联网职业进入未成年人选择视野,如游戏玩家(11.2%)和网红(5.5%)。

  新冠疫情之前,网络流传着“高考志愿,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而新冠疫情当下,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令人们肃然起敬,被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持续存在的新冠疫情,让无数人重新认识了“医护人员”的重要性,也让很多青少年将医学列入理想专业清单,立志学医。据悉,新冠伊始的2020年,多所医学院校线上生源普遍报满,像报考清华医学院、协和医学院的上线%。而今年,据某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专业人气排序中,临床医学高居榜首。可以说,新冠疫情不但没有挫伤青少年学医的积极性,反而令大家更踊跃地报考。但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要想从事医疗这个专业,需要经得起贫寒,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足够聪明且足够勤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医生职业大概就是如此,如果上面那些你都能做到且坚持下来,就会看到别人永远无法见到的精彩绝伦的风景。

  4.JAMA:首次证实正念减压(MBSR)缓解焦虑情绪与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相当!

  近些年,用冥想的方法来缓解焦虑症状变得越来越流行,为焦虑症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正念的干预(MBI)正成为一种更可接受的治疗焦虑症的方式。基于正念的减压疗法(MBSR)是最广泛的MBI研究方向。

  为了阐明基于正念的减压疗法(MBSR)是否应被视为与初级保健中使用的金标准药物治疗具有相当的效果的一线干预措施,乔治城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的医学博士Elizabeth A.Hoge团队将MBSR与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比较(艾司西酞普兰是欧洲药品管理局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用于治疗焦虑的药物治疗)。并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的精神病学杂志JAMA上。

  通过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评估并比较了MBSR和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焦虑症方面的优劣效果。研究分析发现,MBSR在治疗焦虑症方面不劣于艾司西酞普兰。此外,MBSR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与艾司西酞普兰相比,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更少。艾司西酞普兰组症状减轻的程度(CGI-S平均值为1.4分)与已发表的研究相当,这些研究确定艾司西酞普兰比安慰剂更有效。

  总之,在该研究试验中,基于正念的减压疗法(MBSR)被证明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治疗选择,其有效性与焦虑症患者的一线药物相当。焦虑症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有问题的习惯性思维模式,而正念训练则专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练习者将对想法和感觉重新评估,这种过程有助于练习者个人的情绪调节,对想法和感觉的反应也降低了。此外,正念是以非评判性的、接受的态度来练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似乎会增加自我接受和自我关怀。因此,基于正念冥想为成人焦虑症的循证治疗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网站地图